「沒有運動,是不會有救的!」— 從巴金森患者談逆轉訓練的力量

「沒有運動,是不會有救的!」這句話來自深耕神經科 40 年的葉建宏醫師,特別針對巴金森氏症(Parkinson’s disease)患者的照護提出忠告。即使藥物能控制症狀,真正能延緩退化、恢復行動力的關鍵,仍然是運動。

在逆轉訓練,我們看到許多長輩與特殊族群的狀況,其實與巴金森患者的需求非常相似:

  • 行動緩慢、下肢無力
  • 擔心跌倒、缺乏安全感
  • 藥物效果有限,需要額外的「非藥物介入」

這正是我們設計 「多人輔助 × 超短行程 × 安全大重量」 訓練法的初衷。


三大核心照護觀點,與逆轉訓練的呼應

1. 運動是唯一必要的「非藥物治療」

醫師強調:沒有運動,病情只會惡化。
逆轉訓練透過短行程大重量設計,讓長輩即使肌力不足,也能安全承受「足夠的刺激」,真正達到強化效果。

2. 越早介入,效果越好

從確診初期開始運動,才能預防跌倒、延緩退化。
逆轉訓練的學員中,不少是在「剛發現走路變慢、下肢不穩」時就加入,我們透過數據追蹤(握力、平衡、起身速度)協助長輩看見自己每一週的進步。

3. 多樣化運動,避免單一化

醫師建議結合有氧、肌力、平衡、太極等。
逆轉訓練將這些需求「濃縮在每一個動作裡」:舉例來說,一個多輔助下的腿部推舉,同時訓練到肌力、專注力與協調力;動作雖短,但效果全面。


為什麼逆轉訓練適合巴金森與樂齡族群?

  • 安全性第一:多人輔助,避免跌倒風險。
  • 效率高:短行程大重量,不需長時間就能刺激肌肉。
  • 專業規劃:每位教練根據長輩的狀況,安排個別化進程。
  • 看得到成果:食量增加、走路變快、從椅子起身更有力,這些都是家屬和長輩最常回饋的改變。

給長輩與家屬的一句話

藥物能控制症狀,但無法替代運動。
真正能「逆轉」未來生活品質的,不是等待,而是 從今天開始動起來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